第三百三十九章 坚定决心-《南宋之我主沉浮》
第(2/3)页
蒙古大军尚未有大规模的调动,其主要兵力依旧集中在大都一带。
吴邵刚进来的时候,众人的目光从地图方向转过来。
“诸位,今日我们重点商议张文谦的亲笔信函,你们想到什么就直接说。”
吴邵刚很干脆,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意思,郝经看了看众人,现如今他已经是云川节度副使,兼任成都府知府,其地位在吴邵刚之下,众人之上,如此重大的事情,他肯定是需要先开口,表明自身意见的。
“大人,下官以为,张文谦的亲笔信,有很多值得怀疑的地方,最为主要的方面,下官认为如此重大机密的事宜,作为汉人大臣的张文谦,是不可能知晓的。”
其余人都跟着点头,这方面的怀疑的确是存在的,近些年蒙古朝廷之中的汉人大臣遭遇到大规模的排斥,根本不可能参与到机密事宜的商议之中,更是不可能知晓如此重大的消息。
郝经看了看众人,继续说下去。
“下官与众人也仔细商议过,我等不怀疑张文谦信函的真实性,只是觉得这是蒙古朝廷故意转移视线的做法,多年以来,蒙古朝廷进攻的重点都是四川,突然之间做出重大的改变,可能性是不大的,襄阳城池坚固,想要攻陷绝非易事,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而进攻四川则不一样,能够占领诸多的地方,采取步步推进的稳固战略。。。”
郝经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,也是经过了认真思索的。
郝经说完之后,张柔也表了自身的看法,认为郝经之分析完全正确,按照惯例来说,蒙古大军不会选择从襄阳展开进攻,而是会继续从四川方面进攻。
蔡思伟和曹文刚两人依旧是没有表任何的意见,他们对蒙古朝廷的事情不熟悉,更是不清楚忽必烈这个人,也就无从表意见。
终于等到众人说完,吴邵刚站起身来,走到了地图的前面。
所有的目光都转向吴邵刚了,大家明白,最终的决定是吴邵刚做出的。
“诸位,我想到了一件事情,当初张将军率领大军进攻四川的时候,忽必烈派遣了哈必赤领军,进攻两淮,那次我们也分析过了,哈必赤进攻两淮的作战,取得了重大胜利,劫掠了不少的钱财,还迫使朝廷与之谈判,这可能是忽必烈在思考从什么地方展开全面进攻。”
“现在看来,至少两淮方向,已经被忽必烈完全抛弃,认为从这里展开总攻不合适。”
“我也在思索,为什么不合适,看见庐州以及建康两座城池之后,我有了答案,忽必烈既然想着对朝廷展开全面的进攻,那就要集中兵力作战,保证每次战斗的胜利,最大限度的消灭宋军的有生力量,而两淮的庐州与建康两座城池,就好比是两个犄角,相互呼应,忽必烈若是选择进攻两淮,就必须要兵分两路,同时进攻这两座主要的城池,而且两淮湖泊众多,道路难行,蒙古大军展开进攻的难度会增大。”
“忽必烈不会做这样的选择,故而放弃了两淮。”
“再来看看四川,从四川方面展开进攻,一直都是蒙古朝廷战略的重点,表面上看起来,忽必烈是不大可能做出改变的,而且从四川展开进攻,有利于蒙古大军的施展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