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 志愿军队-《决战大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没错,沙场砺兵,没有见过血的军队永远只能是菜鸟,只有上过战场杀过人的军队才是真正的精锐之师,而明皇的计策又可算作一石二鸟。招募四十万人组成远征军,说是违反了《凡尔赛和约》吧,但这属于志愿军队,而且要拉到东方打仗,军费和吃饭问题都是明国提供,和约之中并没有对此有任何规定。再者,等到四十万人胜利回国,如果不解散,便等于直接向英法挑衅,英法若是特别强硬,在德国没有恢复元气的情况下,只能被迫将所有人遣散回家,但是,这都是日后组建强军的种子,现在遣散了,以后照样能召集起来!

    “阁下的提议很有诱惑力,这样吧,我回去和兴登堡总统商议一番,不过,我想总统阁下是会考虑的。”

    朱清严若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小胡子,心说你和我装啥大尾巴狼,你还会和一个傀儡总统商量?恐怕等你回去之后,“长剑之夜”也就不远了……

    希特勒在北京待了半个月,一直待到六月上旬,唐山反击战顺利结束,明军歼灭、俘虏了将近十万日军,剩下的日军主力则因为有联合舰队、空中部队以及大量后续部队的增援而逃出生天。明军收复了唐山,日军不得不退守秦皇岛,牵制承德日军的北京部队随之撤退,可以说,反击战的战果是辉煌的,同时也是有遗憾的。

    如果大明军队有足够强大的空军和海军,而不是那种被动的岸防部队和地面防空部队,完全可以将进入包围圈的几十万日军全部吃掉,在外援无力和内部无粮兵无战心的情况下,要么投降,要么战死。但不论是张自忠、王庚,抑或饶国华、刘诚志,都对这次的战果很满意,起码沉重打击了小鬼子的士气,若不经过一段时期的重大休整,并增派后续部队,日军是不敢轻举妄动了。

    简而言之,唐山反击战最大的胜利不是歼灭和俘虏了多少敌人,而是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,为完全构筑京津防线而争取到的时间!

    在承德和秦皇岛相继陷落之际,京津防线仅仅完成了二分之一,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,在防线尚且残缺不全的情况下,谁都不敢保证能守住北京。

    后世史学家也高度评价了唐山反击战的巨大战略意义,甚至有人说:“唐山反击战的胜利不仅为巩固京津防线赢得了宝贵时间,同时也是戴安澜将军的成名之战,从此这位帝国名将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。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